武術詞語:「弓箭步」是什麼
弓箭步在各門各派中有著不同之名稱。少林稱之為弓箭步,洪家稱之為子午馬,螳螂稱之為登山馬,太極則喚作川字步。以下為大家介紹各個名稱之由來。
少林弓箭步
弓箭, 中國原始武器之一。眾所周知, 弓箭之攻擊特點為「快」及「遠」。常言道: 「箭去似流星」, 步名中之「箭」字即有快速攻擊之意。此外,步名也包含了弓箭之另一特點,即可以攻擊較遠之敵人。(圖一)
洪家子午馬
子午之名,源於中國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分佈(圖二)。腳踏「子」及「午」,意即雙腳有前後之分,好比子午般前後相對。
螳螂登山馬
登山二字,取人們步行上山時之腿部形態,及有向前進之義。
太極川字步
川字由三條直線組成,表示雙腳分踏兩側,與身體中線合而為三條線。(圖三)



細看每個名稱之意思後,可以知道其中心思想及方法是相通的。以下為大家講解弓箭步之正確姿勢。
弓箭步之正確姿勢為前腿屈膝使膝尖與腳尖相對,雙腳向內扣,後腿撐直。因前腿彎曲如弓,後腿挺直如箭,故名曰「弓箭步」。前腳向內扣,以保護下盤。
初習者常犯的錯誤,為膝尖與腳尖不相對,及前腳腳尖向前。膝尖與腳尖不相對時,會令弓箭步之力量大大減低,因腳腕與膝關節的力量只有向前,如受到從橫向力的動作,則不能抵禦。若前腳腳尖向前時,則露出小腿骨於前方,暴露出腳脛的弱點,同時失去了保護下盤的能力;當膝部向腳尖時,就有撞擊敵人的能力及抵禦橫向力的碰撞。
由於弓箭步重心較傾向一方,與騎馬步之左右平均不同,故弓箭步有左右之分。弓箭步屬於攻擊步形,因為以攻擊距離來計算,使用弓箭步時雙手能達到最遠的地方。








文章節錄自《止戈 第六十八期 2007》
編者:莫曉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