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9, 2024

戚繼光《紀效新書》

劉國雄教練

        《紀效新書》是中國明朝(1368-1644)軍事家戚繼光(1528-1588)所著的一部兵書,寫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把他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的經驗作為總結,現在的版本有十八卷,但原來初刻本只有十四卷,因為在第十四卷〈拳經捷要篇〉的篇名下有「以此為諸篇之末」等字句,可推測嘉靖三十九年時的版本原本止於〈拳經捷要篇〉,其後的四篇是後來所增補的。十八卷的版本在坊間流傳很廣,《四庫全書》[1] 亦收錄此版本,故本文所引用的亦是此版本。

        《紀效新書》的內容涵蓋了各種行軍知識,包括士兵素質、軍隊紀律、佈陣要略等,亦介紹了不同的戰場兵器,如藤牌、弓箭以至各類短兵器。第十四卷的〈拳經捷要篇〉記錄了很多當時在武術技法方面的資料,當中亦記錄了一套三十二式的拳法,是由戚繼光本人所創編。他參考了很多不同地方武術,因此一直被視為研究明清(1368-1912)武術的重要文獻,該段文字原文如下: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   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鎗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2]

        以上列出的一些武術流派,常被人對號入座、論證自己是歷史悠久的門派。編者認為以上只可以表示當時已經有多種不同形式的成名武術或成名絕技,提過的流派亦只有少林寺、溫家、楊氏,其他的流派並沒怎樣提及,所以以此作為佐證有點牽強,不過本著「寧可信其有」罷了。另一段文字亦常給人討論,該段文字原文如下: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但眾之不能強者,亦聽其所便耳……)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故存於後以備一家。[3]

        戚繼光在文首提到的一句「此藝不甚預於兵」、「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常被人用來貶低拳術的價值,說「兵器比拳法強」或「實戰武術或戰場武術才是真材實學」等論述。筆者認為,所謂的實戰武術或戰場武術,與一般的傳統武術分屬不同範疇,有如兩個不同門派,兩者並無高低之別。至於戚繼光的那一句話,亦純粹是從一位將軍的軍事角度出發。若果就此斷定他是反對其他形式的武術,或除戰場兵陣之外其餘的武技都是無用,則顯然是過度演繹,有些斷章取義。須知戚繼光 亦說:

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番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著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4]

 

大抵拳、棍、刀、鎗、釵、鈀、劍、戟、弓矢、鈎鐮、挨牌之類,莫不先有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今繪之以勢,注之以訣,以啓後學。[5]

       這些身體機能上的得著可以在拳術中練成,亦說兵器皆先有拳,所以說傳統武術亦有它的價值,只是戚繼光的著眼點在於行軍打仗,而當時正值抗倭時期,對於武術的要求及需要有些不同。為滿足他的需要,他便創編了一套三十二式的拳法,拳名如下:

《拳經》三十二勢:第一式 懶紮衣、第二式 金雞獨立、第三式 探馬、第四式 拗單鞭、第五式 七星拳、第六式 倒騎龍、第七式 懸腳、第八式 邱劉勢、第九式 下插勢、第十式 埋伏勢、第十一式 拋架子、第十二式 拈肘勢、第十三式 一霎步、第十四式 擒拿勢、第十五式 井欄四平、第十六式 鬼蹴腳、第十七式 指當勢、第十八式 獸頭勢、第十九式 中四平、第二十式 伏虎勢、第二十一式 高四平、第二十二式 倒插勢、第二十三式 神拳、第二十四式 一條鞭、第二十五式 雀地龍、第二十六式 朝陽手、第二十七式 鷹翅勢、第二十八式 跨虎勢、第二十九式 拗鸞肘、第三十式 當頭炮、第三十一式 順鸞肘、第三十二式 旗鼓勢。[6]

        值得留意的是,當中有許多招式的名稱都與太極拳類同,如懶扎衣、金雞獨立、探馬、拗單鞭、跨虎勢等,孰先孰後不得而知。至於有人認為巴子拳、呂紅八下是指八極拳;八閃番認為是翻子拳;綿張認為是指太極拳的前身(當時似未用太極拳為名字),大家如有興趣都可以找到很多文章專門去討論。

        另外,在第十二卷〈短兵長用說篇〉,戚繼光便已經借用俞大猷(1503-1579)的《劍經》去解釋兵器的用法,而《劍經》又恰好是南方武術的奠基理論之一(將在介紹《劍經》時討論)。所以很多當下的南北流派,都會嘗試從〈拳經捷要篇〉尋找各自的歷史根源。

        其實,除了第十二卷〈短兵長用說篇〉、第十四卷〈拳經捷要篇〉外,還有些與武術有關,如第六卷〈比較武藝賞罰篇〉、第十卷〈長兵短用說篇〉、第十一卷〈籐牌總說篇〉等,讀者有興趣也可找來看看。

        最後,戚繼光亦勸導大家:

若以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   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而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 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藝淺, 善戰必定藝精。[7]

[1] 《四庫全書》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1644-1912)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前221以前)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2]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年),卷14,〈拳經捷要篇〉,頁308。

[3]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卷14,〈拳經捷要篇〉,頁307。

[4]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卷14,〈拳經捷要篇〉,頁307。

[5]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卷14,〈拳經捷要篇〉,頁308。

[6]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卷14,〈拳經捷要篇〉,頁326-329。

[7]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卷14,〈拳經捷要篇〉,頁308-309。

 

參考書目

  1. 戚繼光著,馬明達點校:《紀效新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年)。

  2. 「維基百科」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9B%9B%E5%BA%AB%E5%85%A8%E6%9B%B8,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2月5日,最後登入日期:2021年7月6日。

  3. 李開泰:〈【戚繼光.紀效新書】戚家軍團練兵紀實 中國最早的徒手軍事武術〉,「香港01」網站: https:// hk01.com/武備志/462838/戚繼光-紀效新書-戚家軍團練兵紀實-中國最早的徒手軍事武術,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3月8日,最後登入日期:2021年7月6日。

 

節錄自
劉國雄:〈戚繼光《紀效新書》〉,《止戈》,第112期(2021年8月),頁19-23。

 

One thought on “戚繼光《紀效新書》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