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9, 2024

俞大猷《劍經》

劉國雄教練

《劍經》的著者為明代(1368-1644)另一位抗倭禦虜的名將俞大猷(1503-1579),他與戚繼光(1528-1588)[1]齊名,並稱為「俞龍戚虎」。他不但是個軍事名將,更是武術名家,他於嘉靖三十五年(1557)間寫下了《劍經》這本書。它集結了俞大猷半生的習武心得與練兵經驗而成。書名以劍為名,但傳授的卻是棍術,因他認為「若能棍,則各利器之法,從此得矣」。按照書內序言記述,以他多年來對「荊楚長劍」的研究,棍是歷史最悠久的武器,江湖中稱棍為「百兵之祖」,是各種武器的基礎,棍法亦是世上最簡單實用的兵器,也是最能夠實證出兵法的思想,故此他寫下這本書,就是希望後人能從個人一身的棍術鍛煉當中,體會到兵法的真諦及領悟到治世之方法。俞大猷從個人一身的棍法、身法開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軍隊作戰的布陣原則,使得此書不但是中國武術史上罕見的瑰寶,更是兵法家眼中見解獨到的「兵書」,故此後世的武者如要研習棍法,基本上都無法完全忽視這部書。

在《劍經》的開首載有三條總歌訣,內容包括了用力技巧及位置轉換等:第一條為「中直八剛十二柔,上剃下滾分左右;打殺高低左右接,手動足進參互就」;第二條為「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第三條「陰陽要轉,兩手要直;前腳要曲,後腳要直。一打一揭,遍身著力;步步進前 ,天下無敵」。而最為人傳頌並在書內論及最多的,乃其中的第二條。「知拍任君鬥」一句的「拍」原指歌曲中的節拍、節奏,這裏引伸為交手時攻防的最佳時機,即對手第一次攻擊基本結束而第二次攻擊尚未開始的空檔,也就是對手在「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故所謂「知拍」,就是指知道和掌握了對方交手時攻防的最佳時機。所以欲要「知拍」,則必須要静待而忌忙亂,保持心境澄明,待對方節奏錯亂的一刻,加以破壞其進攻,這樣方能克敵制勝。

《劍經》包含了兩大內容,一是具體的棍術技巧,二是戰略思想。在棍術技巧方面,俞大猷詳細列明了各種常見的對敵狀態,以及相應的拆招方略。例如敵方若起手高攔,自己便要盡快向前進攻,棒打對方胸部。如果對方用棍下扎,我方則要移步擊其棍尾,令對方手忙腳亂。整個過程,不僅牽涉力量、速度、距離等武術基本技巧,還考驗武者的智謀和心態。而俞大猷本人最重視的,則為「時機」,即是之前所說的「知拍」,這亦是《劍經》的核心戰略思想。

《劍經》在搏擊節奏方面的研究,對後世武術界可謂影響甚大。只因在當時流行的武術著作中,大多都比較重視力量和招式的運用,很少會將某種戰略思想貫通全書。而講究時機做法,亦為「以柔制剛」等理論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即之前所提的乘他「舊力略過,新力未發」八字。這點無疑有助了後世內家拳的發展,尤其是著重截擊及卸力的拳法。

【延伸資訊】:有一部電影名為《蕩寇風雲》,由洪金寶飾演俞大猷、趙文卓飾演戚繼光,講述他們共同抗倭的歷史戰爭,其中與本文相關重點是他們以長、短棍來作比拼的情節。[2]

[1]   戚繼光為中國明朝軍事家,是《紀效新書》的著者,相關介紹請另參看〈戚繼光《紀效新書》〉,《止戈》,第112期(2021年8月),頁19-23,https://hkucmaaa.org.hk/2021/09/01/chigou112-2

[2]  「【蕩寇風雲】 第三段,兩位將軍切磋棍法,趙文卓,洪金寶」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zHIB_9eyE,最後更新日期:2020年6月28日,最後登入日期:2021年10月16日。

 

參考書目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70518,最後更新日期:2017年4月16日,最後登入日期:2021年10月16日。
  2. 武備志編輯團隊:〈知拍任君鬥——《劍經》〉,「香港01」網站:https:// hk01.com/武備志/105786/ 知拍任君鬥-劍經,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3月4日,最後登入日期:2021年10月16日。
節錄自
劉國雄:〈俞大猷《劍經》〉,《止戈》,第113期(2021年12月),頁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