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9, 2024

詠春拳初探

[文: 劉紹忠]

“詠春”一詞, 幾曾變成了“國術”的總稱, 無論你有否接觸過武術, 你也會聽過這名稱吧!!

“詠春拳” 因早期最先由葉問南傳至香港關係, 故多以佛山詠春為主, 技法則以直線短打, 朝形追面為其恃式, 力發於肘底即底力, 馬為二字拑羊馬, 拳以日字沖拳, 勁以“寸勁”作為其發力方式, 其內容包括三套基本拳套, 即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法和黐手等, 此外還包括八斬刀及六點半棍等為詠春拳之兵器。

基本上詠春拳之訓練體系是十分完整, 從單練即套拳練習及木人樁法到二人黐手對練等, 單練方面基本上可分為套拳練習即小念頭, 尋橋及標指及木人樁法, 由“小念頭”之簡單防守定步技法到“標指”開步之攻擊技巧, 及至木人樁之繁複招式, 可謂從序漸進, 而由於整派拳術較為簡單直接, 所以更能增加了技巧之創造性及自由度。

手法

詠春拳是以“攤,膀,伏”基本三手及日字沖拳等組成, 亦是在攻防運動中作為體驗出“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以及“中線原理”之重要手法, 故詠春拳入門時便以“小念頭”作為開拳之入門拳套, 另外在雙黐手裡也包含了此三種手法, 可想而之“ 攤,膀,伏”在訪春拳裡的重要性!

攤手 – 攤手之法, 多用於中路防手, 其用力方向, 是由內向外以中線迫出, 好處在於, 可以在最快時間內把所有中路中線攻擊截下來, 並且由於其力發方向單純地由內至外, 故若對方把手縮回或力量不及自己時, 手便能以最重最快地擊出, 這是因為慣性運動關係, 無論對方有否與你用力對抗, 你的做法只是一個而已, 這亦合乎了“甩手直沖”之基本概念。

膀手 – 膀手一法, 是詠春拳裡一個較獨特的手法, 此法是與攤手極端相對的, 是一種較柔的防手技法, 膀手與攤手的用法基本上是相同, 是用來把所有中路中線攻擊卸去, 但其用力原理則與攤手完全不同, 基本上, 攤手是用自己“緊有”的力量來低抗對方的力量, 然而膀手則是順著對方的力量, 以手腕為圓心, 只利用前臂自轉把來手帶開, 完全不頂不抗, 剛好與攤手成強烈對比, 即一剛一柔的分別也。

伏手 – 伏手為詠春基本三手之一, 此法是與攤手較為接近的一種手法, 在“小念頭”裡常有一攤三伏之稱, 此用法除了從直線把中線中路的來手“迫開”外, 其另一用途則是把來手“管著”即不讓來手繼續向前擊出, 也不讓其縮回, 使對方由主動之勢而變成被我控制之勢; 此法與攤手最大分別為, 攤手主要是從“內門”截擊來手, 而伏手則從“外門” 把來手消去。這也是建立於“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的原則之下的一種技法。

沖拳 – 沖拳在詠春拳裡是佔著“舉足輕重”的一種“招牌”攻擊技法, 此拳和別家的沖拳的最大分別是以“立拳”從中線以最短最快擊向對方, 可單出也可連環使用即所為“車輪拳”了, 以中線發拳之好處在於除了以最短直線攻擊攻向敵人之中線外, 還可破壞所有從中線中路攻來之直線攻擊, 即攻中有守, 連消帶打, 亦和攤手和伏手發力原理相約, 都是以底力以中線向外迫出。

步法

詠春拳所採用之步形為“二字拑羊馬”, 此法較一般馬步為高, 而其馬步又分為正身馬及側身馬兩種, 正身馬為兩腳掌平行成八字腳, 腳尖微向內收, 兩膝內靠情況如把羊挾在中間般, 當上步時或轉身時則變成側身馬, 即兩腳掌微微作“45度”重心則放在後腳以三七或四六分佈於兩腳上。正身馬之好處在於能讓兩手平衡因而加強了兩手之密集性, 並且透過轉馬可大大加強了兩邊身法之靈活性, 假設對方以左拳攻來, 我則以右膀手並以左轉馬把來手帶向左方, 若對方以左拳打來, 我則以右轉馬把來手帶開, 相對地, 側身馬雖然不及正身馬般靈活, 但由於他把重心放在後腳, 所以也較正身馬為穩, 並且由於身體是側向敵人, 這便減低了被攻擊之面積。

中線理論

基本上“詠春拳”是以中線作為其基本政防原理, 因人之中線即由頭頂至尾閭佈滿很多重要部位, 如眉心, 人中, 咽喉等, 所以詠春拳之攻擊原理多採用中線攻擊, 另外若敵我之間作為一個平面相對時, 我之中線攻擊是較為直接及快速, 因中線之間之距離較孤形為短, 所以詠春拳常以此作為其攻擊概念, 還有假若我以中線攻擊對方時對方會較難向左或向右卸開; 在防手方面因人之中線有很多重要部位, 並且對方與我最近之距離為中線, 故在攻防時亦多會集中於中線, 另外若以中線發拳時更能減低不必要之拳影, 如轉腰或轉肩等。

朝面追形

在訪春拳裡常用之述語, 詠春拳是利用自己為圓心之一種拳法, 即假設對方以八個不同方向從我前後左右向我攻擊, 所以詠春拳常以此解決對方從不同角度攻擊的一種方法, 此法便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面朝向對方, 只要對方不消失在我眼前, 便能以最安全的狀態下防手或能以中線攻擊對方。

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

“來留”者即假若對方以直線攻來時, 盡量能把來手留在面前, 因對方之手能在我控制之下, 我便能更利用自己之橋手去感應或預計對方之下一步, 並且假若對方已有一手在我控制之下, 我便能只須預防對方的另一手, 大大減底了對方的攻擊能力。“去送”者即對方把手縮回時, 我便利用此短暫時間攻擊對方, 並且利用對方之力量打回去。“甩手直沖”意即當與我接觸之手突然撤去時, 我便第一時間以直拳攻擊對方, 所以“觸橋搭手”便是詠春拳裡最重要一種入手方法, 若在搭或過手過程中, 能跟據以上之法則, 便能迫使對方不敢離手, 也即是說對方在我控制之內。

文章節錄《止戈 第三十八期 5月-2002》